角膜塑型片(英文為 Orthokeratology,簡稱Ortho-K 或 OK Lens )是夜晚時配戴的高透氧性硬式隱形眼鏡,從 1960 年代開始研發,大約十幾年後開始在澳洲、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國家先後上市,結果發現可以取代眼鏡和長效散瞳劑來控制近視,所以在 2008 年左右通過衛生署核可後,開始應用在台灣學童近視控制治療上。
目前實證證實角膜塑型片是控制近視有效的方法,能夠有效抑制眼球軸長增加。但是有許多家長還是不太了解如何驗配,哪些近視病患適合,散光鏡片的挑選,以及配戴後效果的評估。這幾年眼科醫學會安排了很多課程,大學眼科也舉辦了幾次角膜塑型片研討會,所以我把上課心得和臨床經驗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。
角膜塑型片的原理
我們要先了解近視眼的病患眼球的結構,近視是眼球軸長增加,看東西時物體成像落在視網膜前方。所以近視眼鏡是凹透鏡的設計,把物體成像往後移,剛好落在視網膜上才看得清楚。而角膜塑型片是利用硬式隱形眼鏡,將原本是凸透鏡的角膜壓平一點,來達到光學矯正的功效。在控制近視上,角膜塑型片有所謂周邊離焦的設計,能有效抑制軸長增加。
角膜塑型片的選擇
首先以鏡片設計來說,角膜塑型片大概分三種,一般片、散光片、高降度鏡片。一般片適合近視400度以內,沒有明顯散光的病患。散光片則是 400 度以內,但是角膜有散光的病患。高降度鏡片是設計給 400~500 度以上的病患,當然高度數又有散光也可以加上散光設計。
目前在透氧度(DK值)上面,也有分 DK 140 和 DK 180 的鏡片。FDA 規定晚上帶著睡覺的硬式隱形眼睛透氧度一定要高於 80,所以只要高於這個標準都可以使用。
驗配時如何評估合適鏡片
首先一開始的試片,是先看病患的角膜屈光度 K 值,和角膜直徑大小,來挑選第一片試戴片的弧度和直徑,戴上後使用螢光染色來評估鬆緊度及大小。角膜塑型片能不能成功,正確的弧度和直徑是關鍵,那要怎麼評估呢。
首先記得原則是,四個弧區要從外往內評估,最外圍的邊弧 Peripheral curve 一定要整圈都有染色,寬度大約在 0.4 mm左右。這時也可以看一下 PC 外圍和輪部 limbus 的距離,來評估直徑大小有沒有要調整。
再來是定位弧 Alignment curve,顧名思義就知道這是塑型片定位最重要的一環,所以鬆緊的判斷就是看 AC 是否有螢光染色,如果有的話八成以上是太鬆,剩下兩成可能要注意散光影響,或上眼皮的鬆緊度。
評估完 PC 和 AC 之後,接下來就是看反轉弧 Reverse curve 和基弧 Base curve。這兩區可以一起評估。良好的鬆緊度時,RC 的寬度大概是 PC 的兩到三倍,而 BC 是最中央的光學區,必須沒有螢光染色且定位正中,有覆蓋住整個瞳孔的光學區。
最後一定要記得,評估過程分成靜態評估及動態評估。靜態評估判斷鬆緊度及直徑大小;動態評估就是請病患自然眨眼,判斷在眼皮影響下,鏡片的定位是否有偏位,以及滑動幅度是否能夠讓淚液交換。
確認好最合適的弧度和直徑後,醫師就可以下最後的處方,這時除了已經確認的弧度直徑,還必須決定訂製鏡片的度數。一般來說,訂製的度數可以比電腦驗光度數多一些,如果是原本就是高度近視的可能需要加更多。
散光片的應用
什麼時候會需要使用散光片呢,角膜散光的度數當然是重要的參考值,但是實際上驗配要先看角膜地形圖,如果地形圖上 8 字形的散光範圍不大,其實就算電腦驗光有一兩百度也不一定需要用到散光片。目前廠商建議,散光直徑小於 7mm,可直接使用標準片;直徑 7~9 mm,散光片訂製度數為電腦驗光 80%;直徑 9~11 mm,度數一樣;直徑 11 mm 以上,度數須加至 120%。
病患的選擇和術後追蹤
適合配戴 OK lens 的病患
- 依照美國臨床經驗,七歲至六十歲都有成功案例,但目前台灣衛生署許可適應症為九歲以上,所以七至九歲前如果堅持要驗配,必須填寫適應症外 Off-Label use 同意書。
- 原始配戴眼鏡視力可達 0.8 以上。
- 角膜無特殊疾病者。
- 睡眠時間為 8~10 小時者,且睡姿為正躺的病患效果最佳。
- 能了解角膜塑型片控制原理和可能之後遺症。
- 病患和家長能夠自己完成配戴拿取,且能仔細清潔保養,並配合回診時間定期追蹤。
不適合配戴 OK lens 的病患
- 角膜原始弧度過平,或近視度數高過塑型片能壓的度數。
- 小朋友會害怕不能夠配合配戴。
- 父母無法每天監督清洗消毒,或無法定期回診追蹤。
- 有嚴重乾眼症、或其他角膜特殊疾病者。
對近視控制的療效
近年來台灣在陳祐瑲醫師及其他許多眼科前輩的大力呼籲,搭配政府在視力篩檢提早至幼兒園階段的努力下,學童小一近視比率似乎有從以往每年不斷升高的趨勢,慢慢趨緩甚至降低。但是在目前 3C 保母盛行,以及有些學齡前兒童過早學習閱讀寫字,又缺乏戶外活動的情況下,台灣學童近視的比率還是高居世界前三。
目前實證證實近視控制有效的方式就是兩種,一種是戴眼鏡搭配長效散瞳劑,一種就是角膜塑型片。臨床上目前這兩種方式都能有效抑制眼軸軸長的增加,那要如何選擇要用哪種方式治療呢?
角膜塑型片的好處是能夠讓病患白天不需要戴眼鏡,也不會像點散瞳劑一樣畏光,方便去戶外活動控制近視。但是並不是所有病患配戴角膜塑型片後,近視度數就不再增加,臨床上其實遇到很多戴了兩三年,回來換新片時發現還是增加一兩百度的病患。所以配戴塑型片還是必須定期回診量眼軸軸長,如果發現有增加趨勢,可能必須搭配低濃度長效散瞳劑控制。
總結
從 1996 年左右,美國 FDA 通過角膜塑型片可用於孩童後,這開始變成控制近視的另一種武器,台灣也慢慢有醫師從國外引進,不過在 2008 年真正通過衛生署核可前,台灣使用的人相對是比較少。而在近幾年來開始普及後,其實很多家長和學童都覺得效果不錯,但是要提醒大家,不是每個近視病患都適合配戴,必須要由眼科醫師來做詳細評估。
角膜塑型片其實是非常精密的一種技術,從製作、驗配、訂製、到最後自己配戴,這中間的流程都要非常精準。尤其術後定期追蹤保養鏡片,還有家長自己的清潔保養都缺一不可,所以配戴角膜塑型片,家長必須花的心力是比戴眼鏡點散瞳劑多上好幾倍。近視預防和治療其實是相當費心的過程,需要家長、學童、醫師、甚至學校的戶外活動時間,多方面一起努力配合,才能保護學童重要的視力。
常見 Q & A
Q1:OK lens 會有後遺症嗎?
A1:目前最常見的後遺症是角膜感染,通常是清潔保養沒做好造成的,尤其是開始自己戴的國中高中生,常常都沒有好好做好清潔,家長一定要幫忙。
Q2:OK lens 戴了就要一直戴嗎?
A2:有近視就是要靠光學矯正看清楚,不管是戴眼鏡或是角膜塑型片都要持續配戴。
Q3:高度數和高散光到底能不能配戴呢?
A3:目前設計上近視 600 度、散光 200 度以內的佩戴效果最佳。但是臨床上也是有近視 800 度以上,或是散光超過 300 度的病患配戴後視力也不錯,不過高度數到傍晚可能因為角膜回彈,出現殘餘度數造成視力下降,這時候可搭配一隻 200 度左右的近視眼鏡晚上使用。
Q4:戴了 OK lens 近視度數就不會增加嗎?
A4:在台灣的學習環境下,近視度數能夠不增加是非常困難的事情,但是只要家長和學童能夠配合醫師囑咐,定期回診測量軸長,調整用眼習慣,多去戶外活動,一定能穩定控制近視度數。
Q5:大人也可以配 OK lens 嗎?
A5:可以,只要驗配合適,大人也可以配戴。
Q6:每個人都適合配 OK lens 嗎?
A6:除了上面提過的禁忌症,有時候在效果上的確每個人都不一樣,所以還是要經過醫師評估,配合長期追蹤療效,才能知道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近視控制方式。
相關連結
- 誰適合配戴角膜塑型片?角膜塑型片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(雷少宇醫師的眼科診療室)
- 家有嬰幼兒,視力保健怎麼做
- 大學眼科官網角膜塑型片衛教連結